非遗日,龙舟竞渡大湾区-环球焦点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5-28 09:50:42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5月2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作主发布,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一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相关资料图)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将于今年6月10日至11日在东莞沙田举行。

6月10日-11日活动期间,广东主会场将以“五个一”来呈现别样而多彩纷呈的非遗活动。发布会透露,这“五个一”包括: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一台引人入胜的沉浸式实景演出;一个引领潮流的生活市集;一场惠民利民的云端购物;一次激动人心的龙舟赛事。

湾区共划桨,非遗“潮”未来。就民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发布会透露,这次在东莞举行的龙舟邀请赛,共有粤港澳大湾区18支龙舟队伍、54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既有香港沙田同心龙舟队、香港警察龙舟队、澳门独木舟会龙舟队等9支港澳龙舟队伍,又有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中山、肇庆、惠州等广东城市的9支龙舟队。届时,活动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这一“潮未来”的非遗活动。

据介绍,龙舟邀请赛旨在围绕着“办一场盛会,聚一座城市,兴一片水乡”的理念,通过“主会场+片区分会场+全域打卡点”的形式,全域联动。

此外,通过“非遗+N”创新性产业布局和全矩阵整合营销模式,活动还将助力“产展销”一体化,形成闭合链路,促进价值转化;链接线上宣传与线下文旅路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高水平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以非遗高质量发展助推广东“文化强省”、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沙田镇人民政府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01

为何是东莞?

进入五月以来,特别每逢周末,东莞水乡片区和东江河畔人潮涌动:男女老少,大家驻足在岸边观看为龙舟赛而训练着的选手们:但闻鞭炮声响起,浩荡的东江水面,一叶叶龙舟犹如离弦之箭一般,在江河里,它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伴随着鼓声阵阵,选手们更是卯足了劲,他们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一次次助推着那一叶叶龙舟在江面赛龙夺锦、奋勇争先……这是选手们在当下的训练日常,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但很快,更精彩的大幕将开启。发布会透露,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启动仪式,将在东莞市沙田镇龙舟公园举行。

如此重大非遗活动赛事,为何在东莞举行,又为何在沙田镇启动?事实上,这是东莞制造业的光芒覆盖了其原本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这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其所著《广东新语》中记载的场景,“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

龙舟文化是岭南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龙舟文化在同宗同源的粤港澳大湾区,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在东莞,更是久负盛名: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共有三项与龙舟文化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东莞就占了两项,分别是“赛龙舟”和“龙舟制作技艺”。

东莞还拥有沙田镇、中堂镇两个“中国龙舟之乡”,沙田镇更是全国第一个“中国龙舟之乡”。

沙田镇在中国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先后创下多个“龙舟之最”:最早建造标准龙、最早组建女子龙舟队、最早采用“跪扒式”划桨技术、最早进行男女混合队比赛。

沙田男、女子龙舟队曾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各类世界级龙舟比赛,也获得10多项赛事世界冠军。比如1999年8月,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东莞沙田女子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在英国诺丁汉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一举囊括女子250米、500米和1000米三项赛事的冠军。

但要论龙舟制作技艺,当属东莞市中堂镇。中堂镇的龙舟制作技艺已被纳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迄今有300多年历史,享有“好龙舟,中堂造”的美誉。

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造型特征为“大头龙”,龙舟细长,形似柳叶,长28.5米,共有28排座,龙头高高跷起,气宇轩昂,可乘划手56人。

据介绍,一条龙舟的制作主要经过“选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转水—做大旁—做横档—做坐板—安龙肠—加固中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制作安装龙头—安装尾舵”等工艺和环节,整个流程下来,需要6至7天。待龙舟制作完成后,村民就选一个好日子和好时辰,之后,完成龙舟的下水仪式。

围绕着龙舟赛事,东莞已衍生出浓郁的龙舟文化,比如拥有全国最“长”的龙舟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起龙日”,这天,东莞人就开始做龙舟竞渡的准备。而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起,东莞就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

这样,东莞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各镇(街),根据潮汐大小,村民定出本村龙舟景观的日子。随后一个多月里,东莞的男女老少、全家参与,有划龙舟的,有洗龙舟水的,有趁龙舟景的,也有吃龙舟饼、食龙船饭的,还有唱龙舟歌的……成为了东莞名副其实的龙舟月。

除主会场东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将作为分会场,还将同步开展400多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02

为何要传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早已从传统农业县跨入工业化、现代化和时尚化城市,为何还十分注重对诸如龙舟赛等传承赛事、文化和技艺的挖掘与传承?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民族自信,是整体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在其所著的《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一书中谈到,“传统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蔽,而应该依靠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诚哉斯言!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

东莞正是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其一直专注于不断挖掘、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不仅被挖掘出来,还以现代化、时尚化和潮流化的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唤醒、激活、创新和传承,由此也最大限度吸引和聚拢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人们,共享传统文化在当下绽放的新精彩、新活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东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龙舟文化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龙舟竞渡是岭南特色非遗,是大湾区共通共享的文化传统。这次将在东莞举办的龙舟赛,就是以龙舟赛为媒,搭建起粤港澳人文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据悉,在全国“非遗日”当天,活动主办方还整合粤港澳三地超1000个非遗产品、超100家购物直播间推介广东非遗。活动期间还举办启动仪式、岭南水韵沉浸式实景演出、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广东省第四届非遗购物节等多项活动……对增进大湾区人文交流和融合发展,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营造赛龙夺锦、奋勇争先的高质量发展氛围,将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是的,传统文化,不只是文化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正所谓,“一个抛弃了或且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高速发展中的东莞,对此一直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知。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